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恒爱致远 全球发明大会(中国)持续跻身教育部“白名单”

发表时间:2025-09-26 阅读次数:677次

      近日,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ICC)再次传来喜讯,成功入选 2025-2028 年国家教育部“白名单”,这是对其在青少年科创教育领域卓越贡献的又一次高度认可。作为该赛事的重要支持者,恒源祥集团多年来通过设立恒爱致远青少年创新基金、运营赛区、链接国际资源等方式,既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搭建成长阶梯,更将品牌公益初心与赛事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为科教兴国战略落地及 “十五五” 规划推进贡献民族企业的坚实力量。

 

 

      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是一项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起、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球发明创新竞赛项目。经过三年深耕,该已成为激发青少年创新潜能的重要平台 —— 截至 2024-2025 学年,全国已有数十万人直接参与各级赛事,覆盖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上千所学校,形成了 “人人可参与、创意可落地” 的浓厚科创生态。


 

      恒源祥集团作为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的创始合作伙伴,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创教育。2022-2023 年度,恒源祥集团发起设立了恒爱致远青少年创新基金,该基金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为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赛事活动设立,旨在为赛事活动、国际交流和青少年发明教育的推广提供支持。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伟表示,恒源祥在基金中只是播撒了一颗种子,希望未来社会各界都能种下更多的种子,共同助力孩子未来的成长。


 

      在赛事运营与战略融合层面,恒源祥的实践尤为亮眼。一方面,集团连续三年派出团队全程运营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上海赛区赛事,协同各区活动中心、高校、3M、康宁、上好佳等企业研发人员、高级工程师等参与评审,既从科创思维培育角度为小发明家梳理创新逻辑,更从产业落地视角提供互动建议 ——2024-2025 年上海赛区总决选吸引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地的 2000 余名小发明家齐聚申城,参赛规模创下新纪录;另一方面,集团聚焦数字经济、循环经济、美学经济三大核心领域,不仅是自身未来发展的核心布局,更成为引导青少年科创方向、培育未来创新力量的重要载体,实现企业发展与青少年成长的双向赋能。

      从数字经济领域来看,这既是恒源祥布局数字未来的关键方向,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赛道 —— 青少年在该领域的科创探索,不仅能为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鲜活的创新视角,更能提前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核心能力。企业与社会组织通过赛事将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进行传递,为青少年搭建了 “创新贴合时代需求” 的实践平台,实现企业战略与青少年成长的同频共振。

      在循环经济领域层面,青少年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其在该领域的科创探索直接关系到环保理念的传承与落地。通过赛事引导、竞赛公益主题的设置,让青少年关注资源循环利用,既让企业的绿色实践获得了青少年群体的认同与延续,更让青少年在创新中树立 “环保即责任” 的意识 —— 这种双向互动,不仅为国家、企业循环经济战略注入了年轻化的创新活力,更让青少年成为推动循环发展的 “未来行动者”,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的深度融合。

      从美学维度看,恒源祥沉淀百年的海派美学,成为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核心基因 —— 这一理念并非简单的文化复刻,而是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基础上,探索传统美学与现代产业融合的新价值。而青少年在科创中对 “传统与现代融合” 的探索,恰是激活文化生命力的关键力量:他们以年轻视角打破传统边界,用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焕发新彩,既是对百年美学理念的传承与延续,更成为文化创新不可或缺的 “未来引擎”。


 

      恒源祥集团公益的支持,与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和 “十五五” 规划中科创方面的要求高度契合。国家一直强调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明确指出,AI 是教育强国重要一环,2030 年要在中小学普及 AI 教育。“十五五” 规划也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全球发明大会(中国)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平台 ——2024-2025 学年的活动吸引了全国近 12 万名青少年参与,最终 1.2 万名青少年选手带着近 6000 个创新项目齐聚河南郑州参加全国总决赛,涵盖环境科学、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恒源祥集团在闭幕式上为公益奖项获奖选手颁奖,进一步强化了对青少年公益创新的支持。


 

      未来,恒源祥将继续以恒爱致远青少年创新基金为依托,让每个科创梦想都能得到悉心培育,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 “恒源祥力量”。

 

 

文:好小囡文化艺术部

审    核:顾红蕾

 

沪公网备 310101100043372 营业执照